技術支持
鈦及鈦合金由于具有優良的耐腐蝕性能、較高的強度和比強度以及能耐較高的溫度已作為一種工業材料在航空、航天、化工、造船、兵器等領域里使用,而且應用的范圍和規模還在不斷地擴大。
鈦棒的蘊藏量十分豐富,不但廣泛分布于地球上,而且還存在于其它星球及隕石中。鈦的儲量約占地殼總重的0.61%,在所有元素中占第十位,居于鋁、鐵、鈣、鈉、鉀、鎂、氫、氧、硅之后,在常用金屬中則僅次于鉛、鐵和鎂占第四位,比銅、鎳、鉛、鋅的總和還多十余倍。但由于它的高溫性質特別活潑,很難提純,因此金屬鈦直到本世紀四十年代才生產出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首次在真空爐中成功地用鎂還原四氯化鈦獲得了海綿鈦,工業上開始少量應用。冶煉技術一經突破并投入工業生產后,這種新材料迅速受到了人們重視。隨著鈦材需求量的增加,鈦及鈦合金的產量一定會有大的增長。航空工業是鈦的最大用戶,近年來不論是航空發動機還是飛機,用鈦量均有增長,在飛機上鈦合金的用量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
一九五八年我國開始建立和發展鈦工業,并于七十年代初期著手制定自己的國家標準,目前已經建立起從冶煉到軋制以及二次加工的較為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能夠生產二十余種鈦和鈦合金鍛件、棒材、管材、板、帶、箔材、絲材、鑄件等。我國在鈦材的應用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無論在冶金、化工、輕工、醫療等民用工業部門或在軍工生產上都有長足的發展。在航空發動機、飛機以及人造衛星方面,從探索、試驗到投入試制、小批或中批生產,已為鈦材的應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研制了適合我國國情的鈦合金熱成形機、熱成形模具材料、潤滑劑等。鈦這種新材料必將在我國的“四化”建設中起到應有的作用。